刘子玉,1974年出生于辽宁新宾县,职业画家。

作为一个职业画家,刘子玉在几十年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中,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,灵活多样的选取了自己的艺术视觉切入点,他把自己对人生、社会、自然、佛理、禅意、程朱理学的理解与主观客观融为一体,将现象与理想、物象与意象,哲学与禅意有机结合,深入思考后得出的认识以或严肃或轻松或凝重或轻快的主题,倾注在自己的人物画面中,从而使得所描绘的写意人物有血有肉,有棱有角,质感明显,形象丰富。

仔细品味刘子玉的作品,会发现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与程式变化多端,且有许多突破。

刘子玉师古人高人之迹,以练手心相交,塑造较为完美的意象表达能力,师古人高人之心,以匡正已心已念,以达到日后举笔落墨间,刚而有柔,润而不枯,一图一景,一景一法,一法一情,法为我用的艺术境界。

兼收并蓄,博采众家一直是刘子玉努力的方向,在吸收古今大家丰富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技法、笔法、墨法、章法,并巧妙融入自己作品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视觉冲击力的同时,他又以笔墨的稳定性和层次感来保持画面的意境、音韵、意象的平和静美。逐步形成了自己简括传神、主题含蓄、洒脱自然、格调清幽、趣雅拙朴的艺术风格。

在几十年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造实践过程中,刘子玉又是冷静的,他常常告诫自己,面对大自然赐予的素材,自己必须先成就它,它才有可能成就自己。“立志难也、不在胜人、在自胜”《韩非子》 “恢宏志士之气,不要妄自菲薄”《诸葛亮》为此,刘子玉在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方面,总是怀着一种敬畏、一份责任、一种情怀。他认为:一个好的画家首先要具有独立的艺术人格。绝不能有艺术人格的依赖,要有独立的审美取向与审美判断,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独立的艺术思想体系,艺术语言体系及独特的风格特征,当然前提是这一切的“独立”和“独特”绝不是画家一味地追求个性,标新立异,刚愎自用,随心所欲,应当也必须合乎民族文化的哲学观念和审美内核,张弛有度、恰到好处,才能避免乖戾的江湖画风和低俗媚俗之风在当今美术领域的盛行。

寻变,寻创新,寻突破,是每个画家都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,作为职业画家,谁都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这一课题完美的演绎和诠释好。刘子玉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,他认为画家用主观视角再现客观视界时,绘画艺术就如同童话,画家可以在这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,找到古代中国书画的日常性和游戏性(包括修身养性)这个本身就是每个画家不论古人今人都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,画就是一个世界,画家通过他的笔把这个世界展示给人们,让人通过画明白画家的心声,这个过程对画家和观众来说都是一种体验和享受。画家只有具备高超的画技,深刻的思想,丰富的学养,独到的眼光以及敢为天下先,不随波逐渐,不依附权势,不满足已得荣耀,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过人的绘画才情。且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,能沉下心,在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基础上的画家,才有可能在寻变、寻突破、寻创新的绘画领域争得一方净土,取得一些成绩。否则,所有的想法和希望只能是梦想和失望。

随着深入生活脚步的加快,刘子玉心无旁骛的创作也随之有了新的改变和提高,画风也日趋成熟,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日渐灵动和鲜活,主题思想愈发鲜明。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和他内心的沉净与平静,使他在寻变 寻创新 寻突破方面找准了新角度、新手法,具有了妙不可言的魅力,而刘子玉作品的妙处就在于其意境的绝净和沉静。绝净是一种品质、一种境界、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。沉静是一种形态、一种意韵、一种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感动,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所追求的一种祥和之美。

“水墨写意人物画的诸多作品中,刘子玉虽是新人,但画作中,常常诗词品题随感而发、意境清远、妙趣横生,堪称意到便成,心神俱会”(美术评论家刘曦林)

对于绘画领域取得的成绩,刘子玉总是保持着一种低调和谦和,刘子玉常常自嘲自己是草根,并且将这种自嘲自觉地转化为不断努力和不断进取的动力,他深知做为一名职业画家,要想取得成功,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在他看来画家必须学会脱离浮躁、浮夸和浮心,学会拒绝,学会感受,因为这是画家的职业特征和真实的内心需求,亦是画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。

书画艺术是一种智慧的结晶,离不开知识的增长和储备,离不开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心手练习和感悟、实践下苦功是艺术家一辈子的课题,在这个漫漫苦旅中有人退缩了,有人迷失了…… 而刘子玉则像一名不畏艰难的勇士,一路顶风冒雪,坚韧不拔的走了下来。文  /   凡戈(新疆艺术学院)

责任编辑:晨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