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民俗節慶,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

民俗節慶,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

一場主題為“體驗傳統節令 傳承文化根脈”的非遺嘉年華吸引不少游客。新華社發

民俗節慶,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

觀眾在“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展”的“數字非遺”展區了解京劇臉譜。新華社發

民俗節慶,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

6月7日,人們在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古城古運河道上劃龍舟。新華社發

民俗節慶,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

端午節北京民俗博物館非遺嘉年華現場。新華社發

民俗節慶,如何在融合中傳承文化根脈

江蘇宿遷宿豫區民俗表演。朱瑞攝/光明圖片

端午佳節剛剛過去,人們在劃龍舟、吃粽子、佩香囊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著端午習俗帶來的濃郁文化味兒。伴隨著春節、端午、清明、中秋等傳統文化節日的傳承和創新,越來越多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著人們的目光,成為傳統民俗文化集中展現的平台。傳統節日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,應如何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,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?如何促進民俗節慶與人們的現代生活相結合?

節慶活動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

案例:端午節期間,北京歡樂谷迎來了大批親子游客,一場“品味端午,傳承文明”的習俗體驗活動更增添了節日的火熱氛圍。景區准備了佩蘭、雄黃、艾草和香囊,游客們在體驗游樂設施之余,也參與沐蘭湯、畫額頭、挂艾草、佩香囊活動,為家人趨吉辟邪、祈求安康,在趣玩中感受端午文化習俗,品味傳統節慶的文化韻味。

端午小長假期間,人們紛紛走出家門,與家人朋友共同開啟一場夏日旅途。在各地,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往。在江蘇宿遷宿豫區,杉荷園、梨園灣等旅游景區組織了專場文藝演出和非遺展示,近千名群眾看大戲、包粽子,學習和了解跑驢、面塑、泥塑、烙畫等非遺文化。在上海青浦區朱家角鎮的端午傳統文化交流活動上,“長三角民歌”歡聚一堂,擊鼓明志、再現《離騷》、漢舞演繹、龍舟競技等活動競相上演。在廣西南寧邕江孔廟段水域,來自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中國廣西、廣東等地的60多支代表隊同場競技,以賽龍舟的形式共迎端午佳節。

數據顯示,端午假期,國內旅游接待超9500萬人次,各地文化旅游特色凸顯,不少游客都參與了城市節慶活動,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。美團門票大數據顯示,博物館、展覽館等文化游相關產品搜索量同比增長超200%。

中秋、端午等傳統節日被定為法定節假日,促進了旅游市場的快速增長,傳統節慶文化、民俗文化與旅游產品的結合也備受游客歡迎。春節期間,各式各樣的廟會吸引人們走出家門觀賞演出、購買年貨、祈福祭拜,表達對新年的希冀﹔中秋佳節的詩會、賞月、放燈等活動,表達對合家團圓的美好希望﹔清明節人們除了祭祀先人外,也會踏青插柳,體驗鄉野之樂。

在節慶活動中,祭祀儀式、巡游、餐飲、祈禱字符、慶典爆竹、戲劇舞蹈、雕刻繪畫等形式,都可以轉化為供游客參與體驗的文化旅游項目,讓游客在參與節日娛樂活動過程中提升旅游體驗,近距離體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,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、自然遺產的了解與認同。

專家指出,文化是旅游的靈魂,今天,游客對旅游項目體驗性、文化內涵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,節慶活動豐富的表現形式、深厚的文化底蘊契合了游客對文化旅游產品的需求。在旅游產業提質升級、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進程中,更應挖掘好節慶文化的“寶藏”,為旅游產品注入更加豐富的內涵。

深入挖掘弘揚傳統民俗文化內涵

案例:非遺手工刺繡、圍巾草木染、包粽子……端午佳節,在江西省定南縣老城鎮黃砂口村,首屆“手作達人”創意市集活動熱鬧非凡。端午假期第二天正值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,活動將江西省非遺文化客家花帽制作技藝與民俗節慶相結合,穿針引線、系結斷絲,一針一線間綻放的傳統手工藝魅力,不但喚起了客家兒女兒時記憶,也給不少游客帶來一次非遺文化熏陶。

责任编辑:晨子